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

发布日期:2023-04-11

核心提示:在新能源电池研究前沿,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及规模化制备显得尤为迫切。记者10日从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获悉,该院郭洪教授
在新能源电池研究前沿,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及规模化制备显得尤为迫切。记者10日从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获悉,该院郭洪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,有望用于锂离子电池等多个领域。国际期刊《德国应用化学》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。
 
由于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、较好的循环及热稳定性,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备受关注。“目前这类商业化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,然而传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、空气稳定性及热稳定性较差,严重阻碍了产业化进程。”郭洪介绍,最新研究表明,高价态元素掺杂形成的新型高镍正极材料,不但能很好地优化一次晶粒的形貌,还能构建结构稳定且不影响锂离子输运的超晶格层,进而很好地消除二次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微应力,优化锂离子的迁移路径,有效提高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及热失控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。
 
为此,郭洪团队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精确可控设计,并结合理论计算,深入研究了不同元素掺杂能垒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掺杂化学机制,分析了表面锂离子导体包覆层与基体之间的匹配度及相互作用机制。随后,他们组装了以石墨为负极、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为正极的液态全电池,并对材料循环稳定性作了系统评估。
 
结果表明,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亚表面具有超晶格、体相掺杂钛、表面包覆锂离子导体的镍钴钼酸锂高镍(镍含量高于90%)正极材料。其独特的结构特征,能从多个方面提高正极材料长循环稳定性,其中纳米级包覆层能抑制电解质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副反应,超晶格结构能有效稳定脱锂态层状结构,从而抑制表面结构从层状到岩盐相的重构;钛掺杂能增大锂—氧层的层间距,提高电子电导率。
 
“这一创新合成策略,也适用于其他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,为制备成本更低、循环稳定性更好、能量密度更高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提供新途径。”郭洪说。

 
[ 新闻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 |

龙8游戏官网 版权所有 © 2016-2018 咨询热线:021-6117 0511  邮箱:heli@heliexpo.com.cn 在线沟通:

本网中文域名:龙8游戏官网.中国本站网络实名:龙8游戏官网-中国最专业的锂电池行业信息网站